安全管理网

反式脂肪酸与食品安全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2月13日

        ②改良油脂脱臭工艺,生产低含量TFA的产品   油脂在脱臭过程中形成的TFA含量与脱臭温度、保持时间和油脂种类有关。为控制TFA,主要改良以下工艺:(1)控制脱臭工艺参数。在脱臭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脱臭温度和时间以防止产生TFA。(2)选择新型脱臭设备。研究表明,采用薄膜式填料塔与热脱色用传统塔盘组合的新型软塔脱臭系统、双重低温脱臭系统、冻结-凝缩真空脱臭系统,可以明显减少油脂中TFA的产生。
        ③利用固体脂与液体油酯交换反应,生产不含TFA的产品  油脂间酯交换对甘油三酯脂肪酸结合位置重新排列,以改变油脂物理性质的技术。酯交换反应有2类:(1)采用甲醇钠等为催化剂的化学法,可获得有适宜熔点形态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脂肪,可以选择性地提高或降低熔点,并可提高油脂稳定性与奶油性,过程中不会产生TFA。(2)采用脂肪酶为催化剂的酯交换反应,反应相对地较为缓慢,并可在任何所需的时段予以停止,有利于提供有效、健康和适当熔点形态的稳定产品,可从分子水平上改性油脂以生产低含量TFA人造奶油。
        ④分提高含固体脂的天然油脂,生产不含TFA的产品   油脂一般是多个三甘油酯混合体,分提是将溶解后油脂冷却,将油脂中高熔点部分选择结晶,再经过滤分离为结晶部分与液体部分的方法,分提的产品不含TFA,可分别满足不同食品之用。
        ⑤利用原料育种改良技术,生产不含TFA的产品   在油脂加工过程中,TFA 的产生与原料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类型和含量有关。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越多,油酸含量越高,精炼过程生成的TFA也越多。因此可以通过基因改良技术,降低植物油料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或改变某些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从而生产不含TFA的产品。但由于转基因油脂的安全性也未完全得到证实,所以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植物脂质的应用前景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⑥利用调配法,生产不含TFA的产品   在油脂氢化反应中,部分氢化与完全氢化油的结构不同,采用完全极度氢化油脂又称为硬化油几乎不再含有反式脂肪酸。多年来,生产商热衷于研发不饱和脂肪,以致不饱和脂肪产品不再予以过度氢化而含有较多液态油脂,导致产品含有更多反式脂肪酸。因此,调配经完全氢化不含反式脂肪酸氢化油与不饱和而未经氢化油脂,或调配更稳定油脂与部分氢化油,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油脂产品。调配法简单易行,按客户预定调配,以符合法定标准产品,但工艺过程增多,成本增加。
        ⑦使用胶化剂或组织构成剂,生产不含TFA的产品  胶化剂与组织构成剂可改进其稳定性,并可增加贮存有效期限,延长货架寿命,替代食品厂家采取氢化或部分氢化来修饰食品产品脂肪形态,添加胶化剂或组织构成剂后,可采用较不饱和不含反式脂肪酸的脂肪液体油脂来修饰食品,从而生产不含TFA的产品。
        ⑧使用抗氧化剂,生产不含TFA的产品   在食品加工应用上,采用食用油脂,尤其需要添加一些特定天然或合成抗氧化剂,以利于抑制油脂酸败,延长贮存有效期。目前最常用合成抗氧化剂为、BHA、BHT、TBHQ、PG等。对于植物油来说,TBHQ被认为是最有效抗氧化剂之一。最常用天然抗氧化剂仍是生育酚,即维生素E。油厂在生产过程中应适当控制脱臭温度,确保油脂中保留适当的生育酚,从而有利于抑制氧化并保持油脂稳定性。
        ⑨开发健康油脂替代品   目前国际上用于健康油脂的替代品主要有两类,一是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二是棕榈仁油的分提产物。植物甾醇酯是由植物甾醇与植物油通过酯化作用制得,其物理特性和结晶特性与硬脂相似,可成为氢化油的健康替代品。该产品是一种天然的多功能生理活性物质,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降低胆固醇的功能性食品配料。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可用于人造奶油、蛋黄酱、烹饪油、奶酪、奶油和起酥油中,作为氢化油的健康替代品。
        国家应完善预警制度和制订完善TFA的相应质量标准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和种类,分析测定油脂和油脂食品中TFA的含量以及烹饪方式对食物中TFA含量的影响,并进行TFA风险性评价,为制定TFA限量标准和标示规定提供科学依据。在风险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应尽快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我国食品原料及食品加工工艺的特点,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TFA检测方法和国家标准。然后要加强对公众的科普教育,支持科研人员开展TFA的各种研究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大力宣传和普及科研成果知识,让人们充分了解TFA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倡合理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消费者应建立科学食品观,控制TFA的摄入量  消费者和生产者要选用科学健康的烹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高温煎炸、烧烤等烹饪过程,减少油脂的反复使用,从而减少TFA的生成。还应在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及TFA的含量,建议消费者合理摄取各种营养,保持均衡饮食,应避免高脂、高能的饮食方式,避免过量进食"高"TFA类食品。
        目前,测定食品中TFA 的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GC)、红外光谱法(IR)、薄层色谱法(TLC)、液相色谱法(HPLC)、气质联用(GC-MS)和毛细管电泳法(CE)。其中,气相色谱可以有效分离各种TFA 并准确测定其含量,灵敏度较高,目前应用较多。
        自上世纪90年代,反式脂肪酸的营养与安全评价一直备受关注。其安全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许多国家纷纷建立起了适合本国条件的反式脂肪酸测定方法,以此科学的指导本国居民对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我国应该像发达国家学习经验,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相关国际组织紧密合作,以及时获得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有利于对食品安全隐患做出反应。目前世界上对于反式脂肪酸的管理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源头管理,控制氢化油的生产,从而减少其对人们健康的潜在危害;另一种是要求食品包装上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对于其能否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更深入、更科学的研究。食物及其成分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关键在于食物搭配种类和摄入量,从营养学的角度,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反式脂肪酸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目前要从日常膳食中去除TFA几乎不可能,但要尽量减少相关食品中TFA的含量,同时我们要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到目前反式脂肪酸的研究进程以及过量摄入的危害,让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杨月欣  反式脂肪酸安全问题与管理现状  2007
        郑淑荣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与食品安全  2011
        沈建福  反式脂肪酸安全问题及最新研究进展  2005
        武丽荣  反式脂肪酸的产生及降低措施  2005
        赖晓英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2007
        赵国志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与健康  2007
        熊立文  国内外反式脂肪酸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2
        宋立华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2007
        刘  林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形成机制和安全性研究  2011
        杨  辉  反式脂肪酸及各国管理情况介绍  2010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