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一份2011年我国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统计表
问题食品 | 爆发时间 | 问题物质 | 生产厂家 | 使用范畴 |
速冻水饺 | 2011年11月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思念、三全等 | 日常生活食品 |
假绿色猪肉 | 2011年8月 | 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 | 沃尔玛公司 | 日常生活食品 |
血燕 | 2011年6月 | 亚硝酸钠 | | 保健品 |
婴幼儿奶粉 | 2011年4月 | 砷超标 | 雀巢、喜宝 | 婴幼儿产品 |
染色馒头 | 2011年4月 | 染色剂,防腐剂 | 上海盛禄 | 日常生活食品 |
火腿肠 | 2011年3月 | 瘦肉精 | 双汇集团 | 日常生活食品 |
从这份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食品安全的一些新规律:
一是食品安全问题重灾区依旧化。直到今天,奶粉仍旧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安全充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次充好、各类添加剂屡禁不绝,日常生活用品和婴幼儿产品依旧是高发区、集中区。
二是食品安全问题成长速度飞速化。食品安全问题发展速度相当快速。问题食品的涉及面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三是食品安全问题危害程度严重化。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食品问题在途经上从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你想不到的地方,
三、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创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决策指挥系统、主体明确的综合协调系统和统筹协作的技术检测系统。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特别是规范食品召回监督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和质量电子监管网,实施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管。
二是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首先,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更主要的是要从源头上控制,从根本上治理,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农产品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生产,从根本上杜绝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的污染。其次,推进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认定制度,为市场准入提供“通行证”,变流通入口为关口,对达到一定标准水平的产品发放标志、给予认可,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再次,规范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和使用,限制、禁止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切实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绿色”工程。
三是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专业技术支持,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写出报告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同时基于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高国内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加强行业自律与舆论监督,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企业自身的规范与管理对社会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应提升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进一步健全群众监督网,做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通过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和积极性,形成一张以各级义务食品安全监督员为主的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网。
五是适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整顿和规范食品广告,重点整治中小城市食品广告;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