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作者:徐玉勤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1月24日

【摘要】门诊输液室是汇集了医院各科门诊病人输液的地方,门诊输液是门诊患者就诊治疗的最终站。静脉输液法是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的方法。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随机性强、病员复杂,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及护患纠纷。
        【关键词】门诊    输液室安全隐患   对策
           近年来,静脉输液治疗已是医院门急诊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门急诊提供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输液量在逐年递增。由于输液治疗是一项侵人性操作,静脉输液治疗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又由于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涉及患者多、停留时间短、病种多且杂、环节多、应用范围广等诸多因素,安全隐患伴随左右,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剡不容缓。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病人信任度,现将输液室面临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护理安全问题
        1.1患者多,护士少,工作量大且患者数量不均衡。由于门急诊患者的随意性大,就诊的高峰期随季节及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内患者比较集中,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1.2查对是护士执行医嘱、施行治疗和护理前的必要步骤,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本手段。护士在注射和输液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实际操作中,护士在配液前注意查对患者姓名、药名、剂量等,而配液后的查对常常做不到,为护理安全带来隐患。
        1.3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保护患者权益,如性病、癌症等病人的隐私权:不告之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
        1.4护士巡视不到位
          由于护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及主动巡视病房的意识不强,致使输液过程中护士不能积极主动到床旁巡视,凭靠家属呼叫或隔着玻璃窗看液体有未滴完,或确因输液高峰期,护理人员缺乏、不能及时巡回,导致输液管中液体走空、回血或因病人自行调节输液器开关,致使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有时因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等。此类现象和结果会潜存空气栓塞、皮下渗液、患者焦虑不安、不满意等诸多不良后果发生。
        1.5输液反应 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个体原因致使对药物的敏感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观察不仔细、用药知识不全面,则不能及时预见输液时潜在问题
        的发生,有可能出现各种输液反应。
        2安全管理对策
        2.1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护士执行操作的规范和标准,是护理质量过关与否的依据,是医疗纠纷评判的有力证据。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技术操作培训。做到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平时工作注意严格要求,发现任何人违反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操作时。立即指出,及时纠正。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