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大型活动现场动态的控制。大型活动现场人员密集, 一些不法人员混迹其中, 伺机作案。要组织现场保卫力量落实岗位责任制, 注意发现和盘查可疑人员和物品, 同时对那些伺机作案人员, 落实盯控措施, 及时打击现行违法行为。在加强现场监控中要充分发挥闭路监控的作用, 通过监控发现可疑, 并迅速采取措施处理。在奥运火炬接力广州站安全保卫工作中, 广州市公安局在传递线路沿途临时布设固定监控摄像机114台, 火炬接力活动当天采用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三种技术手段, 动用了野战光纤、无线通信保障车、 动中通! 卫星车、无线图传等设备, 实时将沿线图像传到公安局指挥部, 对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调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3、对大型活动场地安全的控制。对于封闭管理的场地, 除了查验票证外, 对一些重要活动场地, 还需要进行搜爆检查及设置安全门对进场人员进行人身检查, 通过安全检查, 防止易燃易爆、管制刀具以及其他违禁物品进入活动现场构成危害。
4、对大型活动场地的控制。对于参与人数多、场地宽阔的大型活动需要分层次实施区域控制。在2007年11月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中, 为加强对开幕式现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内的防范控制, 开幕式安全保卫工作投入警力4500多人, 按照 疏导外围, 控制场内, 分片管理, 确保中心! 和 统一指挥, 明确责任, 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 的原则, 分为场内控制区、看台警戒区、场外管制区和外围疏导区四个区域组织开展保卫工作。
5..对大型活动场地静态和动态的控制。在大型活动中, 对人流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原则是 宜、宜聚!。根据大型活动的特点, 大体上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控制两种: 对观众有固定座位的场地, 以分区域实施静态控制为主, 对观众大量流动的如迎春花节、重阳登高等群体活动, 实施单向流动控制措施。对于实施静态控制的大型活动, 观众进场时在时间和空间尽量分散, 使其从不同入口进入指定区域, 并按指定位置就座, 不得随意走动和聚集; 对于动态型的大型活动, 要加强对入口和通道的控制, 根据场地人员流动情况控制进入人数。在人流密集时采取由外到内分层控制措施, 保持现场人群均匀流动, 以免聚集酿成事故。
(七) 大型活动现场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1、群体性纠纷、冲突的预防和控制。在各种大型活动中, 群体性纠纷和冲突主要集中在体育赛事中, 尤其是足球比赛, 世界范围内因球迷冲突、足球流氓引发的血案屡见不鲜。为有效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世界各地都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措施、提高安全保卫要求, 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抓好赛前情报收集与研判, 根据评估结果, 加固场馆硬件设施、压减场馆售票总量、限制可能引发冲突双方入场人群数量; 二是升级赛事期间安全保卫举措, 增加安全保卫警力、设置人员车辆物品安全检查、对场内观众实施网格化管控、对重点人群实施相对隔离管控与防护, 以及根据预案配足防火、防冲突等各项装备; 三是紧盯赛后观众的疏导, 对重点人群采取提前退场、延迟退场等时间差以及独立退场通道等空间差, 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双方的直接碰撞。
2、安全事故的防范与处置。建筑物倒塌、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是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最棘手的问题。2004年2月5日, 北京市密云县在密虹公园举办迎春灯展, 由于领导和管理责任不落实, 导致云虹桥上人员拥挤、踩踏, 造成37人死亡37人受伤的重大责任事故。要最大限度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思想上不能一贯化、麻痹大意, 要始终把防安全事故、防群死群伤作为大型活动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时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把形势和问题估计得严重一些, 把对策和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其次, 措施上不能老套路、凭经验办事, 要认认真真地开展活动前场地安检、舞台搭建等各项安全检查、安全监察, 对存在的问题坚决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或者给面子、讲人情, 该整改的坚决要求整改, 该提升安全保卫级别的坚决提升安全保卫举措, 确保重大活动、重点区域、重要目标的绝对安全; 再次, 组织上不能粗枝大叶、打无准备之仗, 要紧密衔接、有序推进, 扎扎实实组织好演练, 从演练中磨合队伍、发现问题, 提高实战能力。要确保安全保卫措施的落实, 不打折扣。
3、水电气通信中断以及异常气候等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多哈亚运会期间, 由于多哈属热带沙漠气候, 干燥少雨, 多哈亚组委安全保卫分委会在制定安保计划和方案、预案时都未考虑防雨问题, 2006年12月1日开幕式结束时突然下起了暴雨, 现场既没有配备雨具又没有观众和运动员疏散措施, 人员、交通一片混乱。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 对这些突发因素, 如果我们有所预见、有备而战, 就会有效应对、妥善化解; 如果准备不足, 很小的一个突发事件、很小的一个工作疏漏, 都极有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对水电气光以及有线、无线通信重点部位、重点设备以及重要沿线, 要指导督促主办方和管理单位严格操作、严守规程、严密防范并落实应急备用, 必要时还要派驻民警监督落实和负责看护; 事前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分别制定处置预案, 对该由谁指挥调度、警力如何摆布、观众如何稳控、人员如何疏散, 都要事事明确、责任到人。一旦遇有水电气通信以及气候异常突发事件, 处置工作的核心是消除恐慌、快速疏散, 避免现场群众人为骚动、无序逃离而诱发踩踏死伤等安全事故。对此, 要最大限度确保现场灯光、广播正常, 遇有异常情况出现, 用最快速度向现场群众通报情况、稳定情绪, 最简洁准确地指引观众有序疏散。
四、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组织与实施的关键因素
(一) 扁平指挥体制是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组织实施的有效形式
大型活动中的一些异常情况如观众聚集拥挤、球迷闹事、追逐明星、观众纠纷、对赛事结果发泄不满等, 都十分容易酿成现场秩序失控, 要控制并果断处置这些现场, 必须快速反应, 迅速处置, 防患于未然, 这就要求减少指挥层次, 以最快的速度, 将现场的情况上报指挥部, 同时将指挥员的决心和意图尽快传达到一线民警, 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所以, 在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 一般都采用扁平指挥体制, 由公安局领导挂帅成立指挥部, 直接指挥各参与单位乃至现场各保卫段, 减少中间环节, 使指挥部的指令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一线民警的具体行动。2008年广州春运安全保卫工作中, 由刘金国副部长牵头成立了由广州军区、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广州铁路公安局、武警126师、广州警备区、武警广东省总队、边防总队等单位组成的广州火车站地区春运安全保卫工作联合指挥部, 每一次对现场滞留旅客人群的切割与放行, 都要组织指挥现场公安、武警、部队、预备役、保安、治安、志愿者等近十种保卫力量上万名保卫人员, 指令有些许不统一、措施步调不一致, 都可能酿成群死群伤的惨烈局面。对此, 指挥部就是依靠视频监控和无线对讲实施扁平化指挥, 保证指令的统一与及时。
(二) 准确及时掌握有关信息是组织实施的重要依据
要做出有效的组织指挥, 必然要依靠准确及时的信息, 信息不全面、有误差, 现场指挥员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甚至可能误导指挥员做出错误的判断, 而发出无效甚至错误的指令。在信息准确性方面, 有两个环节值得注意, 一是现场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二是传递过程的准确性。同时, 信息收集、传递的及时性也十分重要, 信息传递不及时, 往往就失去了作出反应和处置的最佳时机。
(三) 通信畅通是现场组织指挥的保证通信畅通是维系组织指挥系统的重要因素。
通信不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设备故障和信号盲区。这需要各参战单位对通信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 科技通信部门进行信号测试; 二是一些民警没有佩戴耳机或责任心不强, 没有监听并及时接收指挥部的指令, 造成工作的被动。信号盲区的情况在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尤其要注意, 虽然在较大规模活动中, 移动通讯部门都会派出应急车辆支援现场通信, 但在特大型活动中, 公网! 移动通信由于用户量过大往往无法满足通信需求甚至造成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通信瘫痪, 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警用无线通信专网快速可靠的网络优势。如2008年奥运火炬广州站传递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 当火炬运行团队行进到天河路天河体育中心附近时, 现场观众有数百万人, 虽然有移动通讯应急车随车队运行, 但由于观众太多, 现场1个多小时手机信号是瘫痪的, 我们的指挥联络全部依靠无线通讯。
(四) 熟悉部署和现场情况是组织指挥的关键
大型活动举行前, 要组织各参战单位的基层指挥员熟悉安全保卫部署和现场环境, 以便准确及时执行现场指挥员下达的各项指令。
(五) 安全因素的控制与消除是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核心
无论是场馆类封闭型的还是广场类开放性的大型活动, 必须紧紧抓住对参与人员总量的核定与控制, 这是确保活动安全、防止群死群伤事故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 要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地排查和评估各种影响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的因素和苗头, 坚决整改, 彻底消除, 任何活动都绝对不能带病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