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何时会有“回落空间”?
有关专家指出,针对当前人、车、路等交通要素存在的较大差距,我国应加强现代化交通安全管理,将教育、工程、执法和急救这四者统一起来,缓解当前交通事故高发的压力。在这其中,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素质,显得尤其重要。世界上最先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是美国,他们从1920年起就在中小学校中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此后,交通安全教育在世界各国普遍展开,并取得良好效果。而我国的交通安全教育,通常只是采用交通安全宣传、举办驾驶人员学习班、交通民警到小学讲课等形式,除此之外,主要是依靠车管单位进行经常性教育。
另外,建立现代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也非常重要。如今,世界主要交通发达国家已相继提出和建立了以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事故严重性为核心的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向全民发布过《第一次交通战争宣言》,发动了全国性交通安全运动。日本全国交通安全对策会议在1970年提出了第一个交通安全五年计划,到20世纪末,日本经过了6个交通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都有交通安全目标,并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的交通安全目标管理计划,以政府为主导,制定一个科学、合理、有望经过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只要多管齐下,依靠现代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应该有着不小的“回落空间”。
三、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的模式
1.走向社会确保资源共享
目前,在许多国家大型企业中都有救护队。救护队除了要承担本企业的救任务外,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救援。以矿山为例,在社会救援中,让矿山企业承担救护队的全部费用,常常面临许多实际问题。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了《矿山救护队统一规划利用与实行有偿服务暂行规定》,建立了矿山有偿救护服务制度。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做煤”,将辖区内的矿山按不同区域、不同的效益情况进行分类,对经济效益不好、处于开采后期矿井的救护服务费,由救护队先后与各矿队、各自辖区内的生产矿井签订了正式的救护服务协议书。2003年,辽宁省先后颁布了《辽宁煤矿救护队资质标准评定办法》及《煤矿救护队有偿服务收费标准及使用规定》新的救护体制打破了地域界限,要求煤矿与邻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2.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护相结合
回顾2003年发生的重大事故,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控制高危企业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损失,就应从源头上抓预防。由于企业生产的复杂性,要控制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就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防事故。有专家指出,高危企业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应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和应急救护预案等几部组成。高危企业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护预案,并定期检验现场应急救护预案的有效性。而现场以外应急救护预神机妙算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
2003年底发生在川东北气矿的井喷事故,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石油、天然气生产属于高危行业,如果川东钻探公司能够根据系统工程的要求,将应急救预案做得详尽、实用、有效;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能够根据气井开采作业中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使附近居民了解发生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12.23”事故肯定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由此得出的教训,企业,尤其是高危企业,应尽快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管理,并建立相当的应急救援体系。
3.安全文化素质也能创造生产力
人的安全意识是无形的,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并通过行为方式来表达,似乎谈不上一种“资产”,因为它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然而这种无形的资产却是一种能转化为安全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安全就是效益,这已被广大企业所认同。但安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从“以制度确保安全、以规定促进安全、以科技优化安全、以管理提升安全”而来。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人的安全思维加行为之过程。企业发生的事故大都来自于生产中的“三违”,即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人的安全意识不强正是“三违”存在的根源,正是因为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才导致事故的发生。目前,一些企业正在进行资产重组,但不少企业看重的只是企业的有形资产,千方百计地“盘活”生产装置,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扩展市场份额,却忽视了人的安全意识这个无形资产在重组中的“优化配置”没有安全的“优化配置”,任何有形资产都有可以毁于一旦。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安全意识也是一种必须充分关注的“优质资产”。
四、商业保险对安全减灾的贡献
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灾害性事故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不能令人乐观,人民生命和财产因此遭到的损失令人痛心。有关专家认为,搞好安全生产,除了要靠政府机构加强行政管理、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外,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十分重要。值得注意,事故频发是市场经济发展、一些企业见利忘义,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的结果。实际上,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业保险公司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越能减少事故损失。保险公司虽然不可能杜绝一切事故,但为自己的经济利益,必定会尽最大努力,监督、协助投保户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专家认为,保险公司可以监督企业防损、减损、如果企业的安全措施不够,保险公司可以提高费率,甚至拒保,给厂家一个安全警告,起到监督企业的作用。保险公司通常拥有安全生产方面的专业人才,出于自身效益的考虑,保险公司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更有责任心。通过保险业的参与,可以利用市场机制保障安全生产。中国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的企业并没有投保,更没有自觉接受保险翁的监督。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我国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达国家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欧洲灾害损失保险赔款占的比例为20%,而我国仅为1%。保险还没有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行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2.15”特大火灾的吉林市中百商大厦,2003年因经济善状况不佳,保单到期后,未能及时续缴纳2004年的保险费,不久前才能续缴。火灾发生时,保单生效刚刚才3天。将安全生产引入市场机制,应该在政策上鼓励和促进广大企业投保。有关专家认为,商业手段的运用也可分不同层次、不同风险的展开不同的保险业务。对涉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商业行为应强制保险。现在,政府对机动车驾驶人员规定了一些强制性保险业务,但对许多高危性行业的生产活动尚未实行强制保险。而对一些损害风险较低的商业行为,可以依据企业的支付能力自由选择。我国安全事故的赔偿金额普遍比较低,企业往往认为花大笔保费投保不如风险自留划得来。这也是企业投保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加大对事故受害者赔偿数额是促使企业经营者自觉投保、并接受保险公司监督的最佳手段。
专业介绍,当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发生毒气泄漏事件后,律师们极力支持受害者到美国去打有关的赔偿官司。接美国法院的判决,赔偿数额要大大高于印度当地法院判决的赔偿数额。最后,联合碳化物公司被判支付高达4.7亿美元的赔偿。其实,面对一旦出现事故就被判处倾家荡产的赔偿金,没有一定企业敢不去投保,投保企业也没有敢不听从保险公司的监督与协助,切实自觉防范生产事故的。目前企业投保率低也有保险公司方面的问题。一是险种的设计不能切合投保企业的需要;二是保险公司不注重理赔和服务,损伤了企业投保的积极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商业保险在善后、理赔等方面也可助行政管理一臂之力。在国外,政府在善后方面虽然也有协调作用,但主要“掏钱”者是保险公司,具体的金额、对象及种种具体工作,一般也由保险公司承担。专家指出,目前善后工作由政府“一担挑”的局面,也显示了市场手段介入的迫切性及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