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谈交通安全管理中人性化执法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07日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民主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行政机关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交警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窗口之一,如何在执法中体现人性关怀,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和自身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基层交警执法实践,试对交通安全管理中如何实行人性化执法进行探讨,提出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人性化执法含义

  道路交通安全人性化管理的内涵较为宽泛,它既包括抽象的行政行为,如所制定的政策、出台的管理措施等是否遵循法律、符合实际并代表和满足了大多数人出行的客观需要;也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如执法实践是否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合法、合情、合理”。本文重点就后者进行探讨。

  笔者认为,道路交通安全人性化管理首先应从具体的、微观的,具有一对一特征的执法实践做起。这从表象看,是交警的个体行为,而从实质上讲,是代表了国家执法,也是交警部门实观人性化管理的基石。依法管理和人性关怀是一对有机统一体,交警既不是无情的执法机器,也不是滥施同情的“老好人”。忽视了人性关怀的依法管理,会使管理成效大打折扣甚至引发被管理者的抵触和对立情绪;不坚持依法管理的人性关怀则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甚至丧失法律的权威性。人性化执法不仅要求交警代表和体现法律的正义与公平,而且要成为行政相对人进一步理解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引路人”。这也就比单纯的严格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警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执法始终贯穿着“群众利益至上”、“依法管理”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三个基本原则。

  (一)群众利益至上原则。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的过程中,无论是出于情感的驱使,还是出于理性的考虑,都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个人感受得到体恤。因此,在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只有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怎样执法,怎样服务的问题,积极推行人性化执法,树立公安交警执法的新理念,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会信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目的。交通安全管理的执法活动,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就是要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为民维权、为民谋利、为民服务,就是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交通参与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损失。

  (二)依法管理原则。依法管理原则,也称依法行政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执法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作为交警部门,担负着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责任。只有充分履行好职责,执行好法律,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人性化执法绝非法外施恩。《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立法过程中已充分汲取民意,它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维护的是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作为管理者,首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严格依法管理。从这一意义上讲,严格依法管理,是最基础、最主要的人性化执法成分。推行人性化执法不是要降低执法力度。推行人性化执法,实际上就是矫正过去片面强调执法权的倾向,使执法的方式更加贴近群众,让群众由被动遵法到自觉、主动守法,回到真正严格、正确执法的轨道,决不是意味着要“放宽尺度”和“从轻发落”。

  (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始终要把教育与处罚贯穿于整个执法过程之中。教育和处罚是相辅相成的。当前,交通违法行为涉及到众多交通参与者的交通陋习,而且大多数人的违法行为情节较为轻微。如果一味处罚而不教育就会背离执法目的,而且还会造成警民关系对立;如果只教育而不处罚就会使法律法规变得软弱无力。所以,只有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才会使违法者心悦诚服,充分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进而自觉纠正违法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的根本目的。所谓交通安全管理人性化执法,就是在尊重法制精神、严格依法管理道路交通事务的基础上,既要维护和保障大多数交通参与者的权益,又要不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其人格,体恤其感受,理解其需求,做到宽严相济、刚柔并蓄,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执法原则。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