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道路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9月16日
一、    工程概况及现场条件
xx路为道路新建工程,设计范围西起上新河路南延路,东至文体路,工程范围桩号:K0+040-K2+224.49,全长2184。49米。我部施工的xx路Ⅰ标段,设计范围西起上新河路南延路,东至江东南路,工程范围桩号:K0+040-K0+804,全长764米。本标段内包括经四西路交叉口一处。工程内容包括道路部分、红旗北河桥、雨污水部分。其中:雨水管道及少量污水管道采用大开挖的施工方法,其它污水管道采用沉井、顶管施工。
施工现场围边无高层建筑;少量房屋均离现场较远;道路交叉口范围内少量已完成的地下管;施工范围内两处电线横越路幅,其中一根混凝土电杆在路幅内,电线架高离地面约5米,电压约1.5万伏,经与电力部门协调,无法移除。
二、    管理组织及措施
(一)     安全文明管理小组(附安全文明管理体系框图)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认真执行安全秤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所管辖的工地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在布置生产任务时,同时布置安全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积极支持安全员开展工作接受安全人员监督检查;经常检查现场安全,发现隐患及时研究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发生事故要及时抢救,保护好现场,向上级报告,认真组织人员进行事故分析,开好现场会,查明原因吸取教训。
副组长:负责新工人或转岗工人的安全操作技术知识教育工作,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管理;负责编制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并做好现场的书面交底;进行现场检查,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发现隐患及时提出意见,协助项目经理处理安全事故的营救和事故调查工作;
成员:应模范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不违章操作,并劝阻和制止他人违章操作,在特别危险的场所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督促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督促相关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保证机械设备无带病作业。
三、    安全文明施工
(一)     施工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市级文明工地”、 无安全事故
(二)     现场围护及障碍物避让
1、     现场围护
(1)围护中点
① 已下沉到位,但未封顶的沉井
② 管道沟槽、深坑
(2)围护方式
① 沉井围护采用竹片板封闭围护。当沉井制作完成后,开始下沉前,在沉井外尺寸0.5米范围用竹片板封闭围护。围护后,用安全警示带沿围护四周封闭隔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夜间沿安全警示带设警示红灯。
② 管道沟槽、深坑围护采用安全警示带沿沟槽四周围护,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夜间沿安全警示带设警示红灯,派专人看护。
2、     现场障碍物施工避让
现场障碍物主要是横越路幅的两处电线,一处位于K0+297处直向横越路幅,一处混凝土电杆位于K0+500处,斜向横越路幅。针对此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1)K0+297处由于此处在桥头软土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范围内,经与业主协调,在K0+297两侧各1米范围内不进行水泥搅拌桩施工,以避让电线。
(2)K0+500处混凝土电线杆施工时直径1米范围内土方不得扰动,并用撑杆将其稳固。
(三)     基坑支护
根据《雨污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本标段内雨水管道及D400污水支管道采用大开挖施工方法,根据我部施工顺序及管道埋深,最浅管道开挖0。8米,最深管道开挖5米。雨水管内底标高在3.72-5.03之间,污水管内底标高在4.2-2.0之间,对比地质勘察报告,管道主要在杂填土层、亚粘土层、淤泥质亚粘土层。因此沟槽开挖时深度在1.2米以内开挖直槽,深度超过1.2米时,沟槽放坡1:0.75。沟槽挖出的土方运离沟槽2米以外,挖掘机械不得在已完成的沟槽上行走。
开挖直槽(边坡坡度一般为20:1)及时支撑,以免槽壁失稳出现坍方,影响施工,甚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1、     支撑方式
采用井字撑,即:两块横板紧贴槽帮,两块立板紧靠在横板上,撑木撑在立板上(如图所示)。
 
横、立板采用5cm厚、20-30cm宽的木板,撑木采用10*10cm方杆,立板间距5m。
2、     支撑的安装
(1) 撑板支撑随挖土的加深及时安装。在软土或其它不稳定土层中采用撑板支撑时,开始支撑沟槽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0m,以后开挖与支撑交替进行,每次交替的深度宜为0.4~0.8m。不能因为已到下班时间或其他原因拖延安装支撑的时间。
(2) 撑板安装应与沟槽槽壁紧贴,当有空隙时应填实。横排撑板应水平,立排撑板应顺直。密排撑板的对接应严密。
(3) 劈裂、糟朽的木料不得作为支撑材料,易于劈裂的木料,不得用作托木。
(4) 支撑应经常检查,当发现支撑构件有弯曲、松动、移位或劈裂等迹象时及时处理。雨期及春季解冻时期应加强检查。
(5) 施工中如原支撑妨碍下一工序进行时,原支撑不稳定时,一次拆撑的有危险时或因其他原因必须重新安设支撑时,这时需要更换纵梁和横撑位置。
3、     支撑的拆除
拆除支撑前应对沟槽槽壁进行安全检查,支撑的拆除与回填土的填筑高度配合进行且在拆除后及时回填。
4、     支撑的施工质量标准
支撑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横撑不得妨碍下管和稳管;
安装应牢固,安全可靠。
(四)     结构工程模板施工支拆
1、模板施工的要求
(1)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和2m以上时,应根据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在4m以上或二层及二层以上周围应设安全网和防护栏杆。
(2)支模应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安装、拆模板。
(3)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登操作。
(3)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寰的立足点。支设临构筑物模时,应搭设支架。模上有预留洞时,应在安装后将洞盖没。砼板上拆模后形成的临边或洞口,应按规定进行防护。
(4)操作人员上下通行时,不许攀登模板或脚手架,不许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狭窄而无防护栏的模板面上行走。
(5)模板支撑不能固定在脚手架或门窗上,避免发生倒塌或模板位移。
(6)在模板上施工时,堆物不宜过多,不宜集中一处,大模板的堆放应有防倾措施。
(7)冬季施工,应对操作地点和人行通道的冰雪事先清除;雨季施工,对高耸结构的模板作业应安装避雷设施,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大块模板的拼装和吊装作业。
2、拆模的安全技术要求
(1)模板支撑拆除前,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应申请、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
(2)各类模板拆除的顺和方法,应根据模板的结构形式进行,如无具体规定,应按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和支架的顺序进行拆除。
(3)拆模时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并派人监护。拆模必须拆除干净彻底,不得留有悬空模板。
(4)拆模高处作业,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必要时应戴安全带。
(5)拆下的模板不准随意向下抛掷,应及时清理。临时堆放处离构筑物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
(6)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五)     安全用电
1、现场临时用电分为办公、宿舍区域用电和现场临时用电:
(1)办公区及宿舍区临时用电由邻近的加油站通过电箱接入,用于照明、空调及办公用电。电箱安置于办公区东,总电表为DT85型,三相四线有功电表,能量为3×220/380V。总漏电器为额定电压380V,频率50HZ,额定电流100A,额定漏电动作电流75MA,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50MA,额定短路通断能力380W、5000A,漏电动作时间为≤0.1S,型号为DZ15LE-100/4901。
(2)现场临用电分为二个部分:
① 外接电源,即①号电箱从变电器接入电源,通过DZ15LE-100/2901漏电保护器,额定电流    A,线路负荷   KW。主要用于桩机、中小型机具临时用电。
② 发电机发电用于现场排水设备,发电机功率为15KW,通过DZ10LE-250/9401漏电保护器,额定电流具   A,线路负荷   KW
2、场地布线要求
(1)架空线路应尽量布置在受车辆和施工机械碰撞危险小的位置,应尽量减少导线连接端子的应力。
(2)不宜采用无机械保护的电线,应采用具有护套的电缆或护套线。
(3)电缆的走线应尽量避免与车行道交叉,交叉时必须套以钢管。
(4)移动电缆应采用耐受外力的重型橡套电缆。
3、配电箱、插座及其组件设置
(1)配电箱的制作要具有流动性和特点。如便于搬运和安装,可直接放在地上,为此配电箱应坚固、完整、严密。
(2)要具有防雨、水等功能,室内、外都可以用;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均应涂上防腐油。
(3)箱体要用防火材料制成,能防外界火源的影响,也能防箱内电弧影响周围环境。
(4)操作安全、方便并便于接线和维修。
(5)为防止火花烧坏箱体,30A以上动力配电箱要在木制箱体上加包铁皮,但装有铁壳开关的配电箱除外。
(6)箱体应有接地线;箱外应喷涂红色或用红色“电”字做标记,重要的配电箱要加锁,使用中的配电箱内严禁放杂物。
4、照明设备
(1)施工现场及临时设施的照明线路的敷设,除护套缆线外,应分开设置或穿管敷设;携带式局部照明灯具的用的导线,宜采用橡套软线,接地或接零线在同一护套内。
(2)灯具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应低于2.5M,灯头容易燃物的净距一般不小于0.3M,投光灯、碘钨灯等高温灯具与易燃物保持安全距离。
(3)流动碘钨灯采用金属支架安装时,支架应稳固,并应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
(4)相线应接在螺口灯头中心触点的端子上,零线接在螺纹的端子上。
(5)每套路灯相线应装有熔断器,线路进入灯具处应做防水弯。
(6)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场所的照明电压不得大于24V。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