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危险化学品经营不储存应急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4月12日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依据: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预案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预案条文,有指定日期的按原版本,未指定日期的按最新版本引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4)《北京市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京安监办发【2012】8号)

(5)《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

(6)《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2011修订)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8)《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5号)

1.3适用范围

此预案适用于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公司级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

1.4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规定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原则、应急管理程序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特点,为应对几种安全事故类型。

(3)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部位、设备设施、事件及灾害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综合应急预案
火灾专项应急预案触电专项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泄露处置预案道路交通(车辆事故)处置预案

1.5应急工作原则

1.5.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切实履行本单位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1.5.2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把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5.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充分发挥本单位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领导责任制,实现“分级管理、按级负责、逐级提升”的应急机制。

1.5.4反应快捷,协同应对。充分发挥依靠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加强与属地应急救援机构的联系,加强各职责部门的协调,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制。

1.5.5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生产(经营)生产事故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5.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综合素质。

2.风险描述

2.1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详细地址
单位性质
建立时间
企业邮箱--邮政编码
安全负责人
电话
消防安全负责人
电话
固定资产
所属街道(地区)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上级集团公司电话
职工人数
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义务消防队负责人
主要灭火装置数量灭火器
人数
电话
消防栓
消防消防                                                    水源
室内消防栓数量
室外消防栓数量
经营项目其他危险化学品:碳酸二乙酯,萘,吡啶,1,2-环氧丙烷,四氯乙烯   最近的医院
重点部位
营业执照上的法人代表
方位名称距离备注
周边地区情况东侧


南侧


西侧


北侧


最近的消防支队或中队
上级主管政府部门及电话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辨识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本单位无重大危险源。

2.2.2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评估

我公司本部由于只是票据往来,不会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司内的工作人员也不会接触到危险化学品。

2.2.2.1由于我公司办公地点       此大厦为商业及行政办公楼,因此外部环境对公司所造成的最大危害是火灾;内部只进行开票和日常的贸易谈判办公等,公司内只能发生办公室火灾、触电等事故。办公室火源主要来自电气、烟头等。公司内部有电脑、空调等电器设备,一旦短路、老化等,会引发火灾、触电。本类事故发生的几率极低,在公司可控范围内。

2.2.2.2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泄漏引起人员中毒、火灾或者驾驶意外出现的道路交通事故,本类事故发生之后,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需要动用社会的力量进行救治。

主要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及风险分析识别表

评估内容可能发生的事件危险源危险源描述地点风险描述
影响形式主要影响对象
事故                                                    灾难火灾消防管理不到位、存放易燃品场所由于电线短路、设备故障、动火作业、使用易燃材料等造成火灾公司所属区域烧毁建筑物;烧伤人员,使人员窒息人、建(构)筑物
触电事故电源线路、配电箱柜、插座、电器线路敷设时绝缘不良 或未设置接地装置导致触电事故公司各个用电场所人员伤亡人员
危险品泄漏事故装载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车辆交通事故造成的罐体破损、变形;                                                    危险品在装卸的过程中,未注意具体的液位,发生冒罐引起的泄漏运输途中人员伤亡、环境人员、环境
交通事故(车辆事故)运输危化品的车辆车辆进行运输作业时,运输道路路况不好,驾驶员视野不清,判断失误,特别是雨后路面泞泥,路滑;                                                    车辆状况差,刹车失灵;                                                    危险路段无限速、限距等警示标志,车速过快,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                                                    装卸货物区域场地较小,多车辆同时装卸,人车混杂作业;                                                    驾驶人员精神不集中或酒后驾驶运输途中人员伤亡、环境人员、环境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谢青                                                                        副组长:任凭                                                                        成  员:各个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物业人员
应急抢险组                                                    ﹙义务消防队﹚应急疏散警戒组应急后勤保障组                                                    (含救护工作)应急通讯联络组

3.2组织机构职责

3.2.1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a.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b.指挥各组现场排险工作。

c.组建应急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

d.负责向到达事故现场的公安、消防、本地区街道汇报灾情,并移交现场指挥权。

3.2.2应急灭火组通讯录:

发现火情立即利用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初期火源控制并消灭火灾,配合专业消防人员进行灭火扑救工作。事故现场的抢救物资、断电等抢险工作

a.     现场抢险、抢救受伤人员。

b.     清理爆炸危险源,控制险情蔓延。

c.     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抢险、抢救进展情况。

3.2.3疏散警戒组通讯录:

负责引导各部位人员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a.保持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

b.拉好警戒带,做好警戒和保卫工作。

c.控制现场秩序,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d.疏导现场人员按序从安全出口疏散至安全区域。

e.核实疏散人员是否疏散至安全区域。

f.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疏散进展情况。

3.2.4应急抢救组通讯录:

抢救受伤人员并进行救护,配合医务人员救护受伤人员及护送受伤人员就医

a.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和处理,联系救护车并护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b.负责抢险救灾人员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c.落实抢险救灾装置、设备抢修、恢复生产所需的物资。

d.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后勤保障及救护情况。

e.记录事故信息相关内容,并上报地区及有关部门主管领导。

3.2.5善后处理通讯录:

事故后的善后处理,现场清理、抢修、恢复工作

3.2.6应急通讯联络组通讯录:

负责与各应急小组及对外有关部门的通讯联络和情况通报

a.应急预案启动后按照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负责通知各应急组前往现场救援。

b.在抢救过程中,联络、搜集各组进展情况,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如实报告情况。

c.在抢救过程中,负责传达领导小组组长的最新命令。

d.保证信息畅通。

4.预警及信息报告

4.1预警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事故预警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确认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点及事故征兆汇总后,在公司范围内发布,预防事故发生。

(1)预警等级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Ⅳ级、Ⅲ级、Ⅱ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见表4-1

表4-1 预警分级描述

预警级别预警颜色预警描述
Ⅰ级红色特别严重级预警级别,事态正在迅速蔓延
Ⅱ级橙色严重级预警级别,事态正在扩大
Ⅲ级黄色较重级预警级别,事态有扩大趋势
Ⅳ级蓝色一般级预警级别,事态有扩大趋势

(2)预警信息来源

a.属地政府、上级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涉及生产安全事故预警信息,比如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等;

b.公司监测、监控和信息采集系统获取或目击者、知情者的报告或上报的事故的预警信息。

(3)预警信息内容

a.预警级别;

b.涉及生产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及程度;

c.预警范围: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及相关部门;

d.建议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e.发布部门。

(4)预警方式

根据生产安全事件的特点,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预警方式:

a.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通知相关部门、岗位、员工;

b. 人工大声呼喊、鸣笛等方式使公司内人员警觉(特事特办)。

(5)预警发布、取消程序

a.应急领导小组收到事故信息、预警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确认,提出发布预警等级的建议,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向公司应急组织相关部门和员工发布预警信息。

b.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预警信息每小时发布一次,紧急情况下,可随时修改并发布预警等级。

c.当事故已被有效处置,确认已无危险,无导致次生、衍生事故可能,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发布取消预警信息指令。

4.2信息报告

4.2.1信息报告与通知

应急领导小组设立值班电话,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电话畅通。值班人员及电话应公示。

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值班人员。

应急领导小组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4.2.2信息上报

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区)级安监部门。

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括;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领导小组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与预警等级相对应,分四级响应:

5.1.1 Ⅰ级响应:政府部门已发布/将发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Ⅰ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Ⅰ级响应。

5.1.2 Ⅱ级响应:政府部门已发布/将发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

Ⅱ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Ⅱ级响应。

5.1.3 Ⅲ级响应:政府部门已发布/将发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

Ⅲ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Ⅲ级响应。

5.1.4 Ⅳ级响应:政府部门已发布/将发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

Ⅳ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Ⅳ级响应。

5.2响应程序

5.2.1 Ⅳ级响应:公司已发布Ⅳ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5.2.2 Ⅲ级响应:公司已发布Ⅲ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5.2.3 Ⅱ级响应:公司已发布Ⅱ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5.2.4 Ⅰ级响应:公司已发布Ⅰ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超出单位应急能力时,扩大应急,请求当地政府增援。基本响应程序如图5-2所示。

5.3应急处置措施

5.3.1应急处置程序

详见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5.3.2处置原则和要求

a.     公司各突发事故发生后,由现场应急指挥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与协调,通知有关部门及应急抢救队伍赶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

b.     召集、调动抢救力量,各部门接到现场应急指挥指令后,立即响应,派遣事故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等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聚集,并听从现场总指挥的安排。

c.     现场指挥按本预案确立的基本原则,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应急抢救,并且要与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保持通信畅通。

d.     当现场现有应急力量和资源不能满足应急行动要求时,及时向街道(地区)办事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e.     事故发生时,必须保护现场,对危险地区周边进行警戒封闭,按本预案营救、急救伤员和保护财产。如若发生特殊险情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充分考录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f.     医疗卫生救助事故发生时,拨打120或999并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工作。

5.4应急解除

5.4.1应急结束条件:

(1)当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

(2)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

(3)环境有害因素等到有效监测和处置得当。

(4)现场应急指挥部和专家评估认定现场应急工作已结束。

5.4.2应急结束程序

应急结束程序执行“谁启动谁关闭”原则,应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发布应急结束命令。

6.信息公开

6.1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有关事故情况、事故损失以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的公开,未经批准擅自发布事故信息甚至谣言的部门或个人,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力。当地方政府接管事故应急工作后,事故信息公开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公司做好信息公开的配合工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