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行科学喂养,做好养殖日常管理工作
1、实行科学投喂:适当投喂精料,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要根据水温变化,指导渔民科学投喂,做到循序渐进,少量多投,并随水温的增加逐渐增加投饵量。根据我省珍珠养殖情况,由于珍珠蚌开始摄食较早,为保证饵料充足,可施发酵的人畜禽粪肥,每亩30~50kg,兑水泼洒。水质清瘦的珍珠池,还可泼洒豆浆1Kg/亩左右。对中华鳖养殖,如发现有冻伤和体质消瘦的鳖时,应先可将中华鳖置于良好的水质环境中,并投喂较多的鲜活饵料。饲料中,可按每千克中华鳖重每天添加大黄、黄柏、黄岑、穿心莲等中草药合物(1:0.6:0.4:1)0.24克,连续投喂5~7天(首次加倍)。健康亲鳖一次性注射浓度为20g/100mL的葡萄糖,病鳖一次性注射质量浓度为15g/100mL的葡萄糖,按鳖体重每100g从后肢窝注射1mL于鳖体内,可增加亲鳖的营养,提高其成活率和产卵力。
2、加强养殖管理工作: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加强巡塘,作好塘头日记。巡塘主要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吃食情况以及水质、溶氧变化等,以便及时调整养殖措施。
六、牲猪
(一)维修好圈舍及设施
冰雪灾害影响最大的是屋面冻裂及供水系统的损坏。必须尽早撤换损坏的水管、水嘴,清除水路中的铁锈和杂质,给猪群提供清洁足量的饮水。春季来临,雨季将近,尽快把屋面修补好,消除垮塌、漏雨等不利生产的隐患。
(二)提高猪日粮饲养水平
补充足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增喂蛋白质、能量饲料,如玉米、黄豆、豆渣、糠饼类饲料,以提高猪群体质和抵抗力,老弱病残及时淘汰。
(三)加强饲养管理
防寒保暖,重点是产仔房和保育舍,防止寒风进入畜舍;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增强猪群体质;加强防疫,在严寒的季节,某些病毒性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增强,要强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控;要加强消毒和隔离工作,严防传染病进入养猪场;要保持猪舍环境干燥,有利于保温,注意通风。同时要作好选种选配工作,防止空怀,努力提高繁殖力。
(四)猪病的预防
冰雪融化,地表及土壤中病原微生物随之大量扩散,疫病极易流行;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
雨雪冰冻灾害后,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容易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感、呼吸道疾病、链球菌病、炭疽等疫病发生和流行。同时,因进入春季,胃肠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也会蔓延扩散。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以防生猪重大疫病发生。
1、搞好环境清扫、消毒 对猪场所有场地、栏舍在彻底清扫干净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消毒。
2、搞好免疫接种。对于没有进行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接种的猪群,要立即补免。对已经免疫接种过的猪群,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及周边疫情情况,必要时强化免疫一次。灾后补栏增养也需要及时防疫。
3、有针对性地采取保健措施。
七、肉牛
(一)饲养管理
1、及时加固整修栏舍,栏舍的窗户要用塑料薄膜封闭,堵塞漏洞,防止“贼风”;窗户的玻璃应擦干净,以利采光;加盖避风板。
2、牛床内加厚垫料和保证牛床干燥,干草、软秸秆、稻草、玉米秸秆或地表50cm以下比较干燥的土壤都可用作垫料,及时排除牛舍积水。
3、连续的冰冻气候使大部分牧草冻死,养牛户应及时采购牧草草种,翻耕土地,种植白三叶、桂牧一号、饲料玉米、牛鞭草等春季牧草。
4、将粗饲料铡短至2~3cm饲喂,有利于消化吸收。加喂夜餐。在精料内添加2%的尿素,以补充粗饲料蛋白质营养的不足。
5、补喂精料,因平时的喂量因持续低温已经不能保证生长速度,每日补喂1~2kg精料。有条件的可喂给混合精料,其配合比例为玉米30%、稻谷(或玉米)20%,饼粕类25%(棉籽饼不超过8%、菜籽饼不超过5%),米糠(麦麸)20%、食盐2%、小苏打3%。
6、要加强保胎工作。怀孕母牛的保胎保育工作在冰雪天气非常重要。母牛食入腐败或冰冻的水、饲料、长期营养不良、滑倒摔跤等都是流产的因素。母牛保胎要注意两点:满足孕牛的营养需要,尤其是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饲料中补加玉米、黄豆、豆渣、饼类等蛋白质、能量饲料,保证孕牛充足的优质干草。
(二)繁殖技术
1、做好接产功能与产后护理工作,产牛舍要特别注意防风保暖,必要时实行人工升温。母牛出现分娩预兆后,应做好接产准备工作。犊牛出生后,要及时擦拭干净身上粘液,并做好保暖工作。
2、抓好母牛的繁殖,及时配种,牛属于常年发情的动物,由于冬天的气候如光照时间较短、温度较低,加上给予良好的营养等,都能促进母牛发情,使其配种受胎;同时可采用药物催情的方法:注射孕马血清1000单位,48~72小时后可观察发情并配种,这样可缩短母牛的产犊间隔,保证一年产一胎。
(三)疫病防治
1、冬春之时正是动物病毒性疫病的流行季节,特别是动物的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更是高发季节。养殖户需实施口蹄疫疫苗接种、和三联或四联免疫工作,用白石灰和消毒药物给牛舍和设备进行消毒,保持牛舍清洁卫生。
2、对于对已患病的犊牛和母牛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注意隔离,以免传播扩散至整个牛群。
3、适当运动和刷拭牛体。在天气晴朗时,把牛放出晒太阳,同时要刷拭牛体,这样,既可预防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牛的血液循环,提高抗寒御冷能力。
八、奶牛
(一)及时检修设备设施、恢复正常生产
此次雪灾造成部分奶牛场牛舍、仓库倒塌损坏,供水供电系统、挤奶系统受损,应及时组织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修复,并注意可能存在的隐患,如仓库漏雨、墙面屋顶裂缝等。
(二)恢复生产
因长时间的冰冻雪灾造成部分地区饲料饲草短缺,无法保障正常的生产供应,须及时组织采购原料,加强饲养管理,恢复生产。
1、饲料饲草。对于体况差和产奶量下降明显的牛只,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奶牛采食足量;逐步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可比饲养标准高10%;尽量保持饲料种类的多样化,可饲喂一定量的酒糟、豆腐渣的糟粕类副产品和胡萝卜、红薯等多汁辅料;对有牧草和青贮饲料的牧场,应逐渐增加青绿饲草的饲喂量,但不要过量,需保持优质干草的足量采食,饲喂过程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同时,在日粮中应增加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浓度,适当添加部分脂肪粉和全棉籽(不超过精料的10%)等,以尽快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恢复牛只膘情。
2、饲养管理。进行适当的放牧运动,保持一定量的运动的休息时间,在天气晴朗时,把牛放出晒太阳,刷拭牛体,即保持牛体清洁,又促进牛体的血液循环;清理牛舍内外和运动场地的粪便杂物,保持环境卫生干净;牛只饮水需足量、干净
3、加强伤牛治疗护理。肢体受伤卧地不起的牛只,应注意多垫料、多翻动,长时间不愈可淘汰。
(三)加强繁殖工作
减少放牧和营养缺乏可影响奶牛的发情、受胎率及发情鉴定,加之滑倒摔跤等因素引起流产的,影响繁殖率。为尽快恢复生产、提高繁殖率,要注意几个方面:满足繁殖的营养需要,尤其是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优质干草的供给;加强保胎护胎工作;加强发情观察,适时配种。
(四)强化防疫工作
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的进出,需加强出入口消毒工作,每天一次,及时更换消毒药水,牛舍内外每周进行两次全面消毒,路面可发放白石灰和消毒药物;春节更是口蹄疫等的高发季节,紧急实施口蹄疫疫苗接种;展开牛舍清洁卫生工作。
九、山羊
(一)羊舍被压倒的农户,要立即修建简易羊舍,羊舍要求坐北朝南、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干燥卫生、保暖性能好,羊只暂时关养,还要在羊舍出口和通风口挂上草帘或棉门帘,防止“贼风”入侵。
(二)加强羊舍保暖,提高新生羔羊成活率。羔羊舍内的温度保持在5~10℃,保证羔羊成活并健康生长。母羊舍内温度应保持在5℃左右,除采用加铺垫草、设置天棚、挂门帘、窗帘等措施外,也可采用煤炉供暖。煤炉供暖时要有通气口,防止煤气中毒。
(三)抓好母羊的繁殖,及时配种,山羊属于常年发情的动物,由于冬天的气候如光照时间较短、温度较低,加上给予良好的营养等,都能促进羊发情,使其配种受胎。
四)设法调集干草,适当补饲精料,保证羊只的营养供应。农户饲养山羊的条件比较粗放,露天堆放贮存干草的现象普遍,下雪后干草受潮变湿,无法正常饲喂,加之农户一般不重视储备青干草等越冬饲料,造成饲料缺乏,不能满足羊的营养需要,尤其是怀孕母羊。因此,需适当补饲精料,每天补饲精料50~100克。同时特别注意在饲喂妊娠后期母羊时,禁喂冰冻饲草,否则容易发生早产和流产,造成更大的损失。
(五)连续的冰冻气候使大部分牧草冻死,养羊户应及时采购牧草草种,翻耕土地,种植白三叶、桂牧一号、饲料玉米、牛鞭草等春季牧草。
(六)采取措施,及时治疗病羊。对已患病的羔羊和母羊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注意隔离,以免传播扩散至整个羊群。并及时做好羊主要疫病的免疫,春季主要做好:①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应在每年的春季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用“三联四防”或“五联”、“六联”干粉苗五联、六联苗为加有肉毒中毒或大肠杆菌、破伤风的冻干粉苗各免疫一次。②传染性胸膜肺炎:每年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兰州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预防一次。
(七)防潮湿,勤消毒。室外气温低的情况下,山羊全部集中于舍内,造成舍内空气质量下降,特别是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加,粪尿等造成湿度过大,微生物容易滋生,造成羊群发病率增高,因此在遭遇大雪降温天气时,养殖户要及时清理舍内垫草、粪尿等污物,保持舍内清洁,同时要更加重视消毒工作,每周消毒圈舍一次,防止疾病发生。另外,在羊舍保温的同时要注意舍内通风换气,也有利于创造干燥舒适的羊舍环境。
十、家鸡
(一)加固鸡舍。要对鸡舍和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全面检查、加固。特别要重点排查存在隐患的老旧鸡舍(棚),及时转移鸡只,防止鸡舍冻后坍塌。同时,应注意用电安全,防止棚舍倒塌压断电线,漏电电死家禽。
(二)确保饲料原料供应,调整日粮营养水平。由于早春天气寒冷,鸡只基础代谢大量增加。因此,对于种(蛋)鸡和未到上市日龄的肉鸡要提高其日粮营养浓度和增加喂料量,并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因种(蛋)鸡饲料消耗较多,而且严重依赖玉米和豆粕等原料。要及时调进玉米、豆粕,解决养鸡饲料短缺问题;对于饲料原料紧缺的地区,可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如稻谷替代玉米,棉粕、菜籽粕替代豆粕,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技术生产种(蛋、肉)鸡饲料。
(三)加强保温措施。早春天气寒冷,尤要注意局部保温。雏鸡阶段要增加保温(灯)伞、红外线(发热板)灯或煤炉等保温(1日龄雏鸡35~32℃),防止鸡扎堆出现压死现象;育成鸡阶段要减少室外运动量;种鸡要加强密封措施,同时注意适量通风;肉鸡加厚垫料,并保持垫料干燥。
(四)加强疫病防控。要做到无疫严防、有疫严控。落实好防控措施,突出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确保养鸡及其产品健康安全。要保证合格疫苗的配送,还要监督落实相关的防疫程序。同时要密切监测抗体水平和鸡群动态,有效预防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的发生。
(五)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尤其要做好鸡舍周围消毒卫生,消灭自然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细菌、病毒等侵入。首先,对因灾死亡的鸡只要尽快作无害化处理,防止传播疾病。其次是不要从疫区引进种鸡苗。灾后种鸡苗普遍不足,养殖户又急需引种,稍有不慎,就会带进疫病,引起疫病的流行和传播。另外,还要做好预防性投药,早春鸡的抵抗力下降,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有针对性的投喂一些预防性药物,如饮水或饲料中补充多维、电解质等保健、抗应激药物,增强鸡的体质。
(六)种鸡场要保证种苗供应。首先,种鸡场要采取防寒保温、调整营养等多方面措施,提高种(母)鸡产蛋率、种蛋选留率和受精率;其次,要通过密闭孵化车间(保温)、借助电、煤等能源为孵化车间加温等措施,维持正常的孵化条件,保证正常的操作技术,提高种蛋孵化率,确保种苗供应。
十一、家鸭
(一)调整鸭群:要及时对鸭群进行调整,将老弱病残鸭、低产鸭和停产鸭及时淘汰。留下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产蛋正常的蛋鸭。
(二)防寒保温:产蛋鸭最适宜的温度是14~20摄氏度,最低不低于6摄氏度。因此要尽量搞好保温防寒工作。主要措施有:及时堵严鸭舍各处不需要的孔洞,以防贼风袭击;修好门窗,夜间严寒天气应在门窗上覆盖草帘或双层塑料布保温;在舍内地面上垫干软垫草,确保蛋鸭腹部不受寒;加大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饲养8~9只,以保蛋鸭之间相互取暖,并保证较高的舍温;采用暖棚饲养,用塑料暖棚饲养蛋鸭,可使舍温提高10℃以上。选择向阳、背风、近水源的地方搭建暖棚。按每平方米养8~9只,每个鸭舍养300只,建成长4.5米,宽8米的鸭舍。鸭舍北墙高2米,南檐高2.5米,脊高3米,顶部后坡长。在东(西)墙紧靠北墙处留一个工作门。顶部用毛竹等搭成骨架,上面加盖麦秸、谷草,最上面盖草苫。棚内地面铺垫干草。
(三)饲料调配:蛋鸭首先要抵御寒冷低温才能产蛋。因此,必须增加饲料中的热能,因此配合饲料时应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和蛋白质饲料的比例,使饲料中的代谢能达到每千克12~12.5兆焦,以满足蛋鸭对能量的需要。蛋白质含量以16~18%为宜。同时,每天要补充一定量的白菜、萝卜等青绿饲料,以确保蛋鸭对维生素的需要。
(四)热饲温饮:雪灾后,冰雪溶化,天气寒冷,蛋鸭消耗热量多,因此要用温水拌料饲喂,料温达25℃左右为宜。应绝对控制在40℃以下,防止温度过高破坏饲料中维生素。要让蛋鸭饮温水,千万不要饮冰水、雪水,以减少寒冷对鸭子的刺激和体热的散失,避免产蛋量下降。据试验,用温料(水)喂鸭,可使产蛋率提高10%以上。
(五)加喂夜食:由于目前仍昼短夜长且夜间气温低,鸭子能量消耗大,须在夜间12时左右喂一次夜食,这样不仅能增加鸭子的营养,而且有利于鸭子御寒,提高产蛋量。应注意的是:夜间所喂饲料的能量含量不要太高,以防鸭体过肥,影响产蛋量。
(六)饲喂技术:饲料加温水拌匀,“手攥成团,落地即散”状饲喂。一般每昼夜可饲喂4次:早上5时,上午10时,下午3时,晚上7时各喂1次。夜间12时左右再喂一次夜食,让鸭吃饱。如更换饲料配方,在换料时应循序渐进,以防突然换料,因适口性不同影响鸭子的采食量。
(七)合理放牧:每天应坚持早上晚放鸭,傍晚早关鸭。尽量减少放水次数,缩短放水时间。每天可在下午1~2时放水一次,然后让鸭子进行1小时左右的日光浴。如天气太冷,也可不放水,但要保证3天放一次水,以保持鸭子体表清洁,促进血液物质,防止疾病发生。
(八)补充光照:蛋鸭产蛋期每天需16小时光照。如遇大雪、浓雾等阴暗少光天气,应人工补充光照,可在鸭舍内每20平方米,安装一盏40~60瓦的灯炮,灯炮距鸭背2米高,并装上灯罩,使光线集中照射在鸭体上,光照要均匀,每天早晚两次开灯,早晨5时开灯,8时关灯,傍晚日落开灯,22时关灯。开关灯时间要严格固定。
(九)保持安静: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异常声响,保持室内外安静,禁止陌生人进入鸭舍。还要特别防止老鼠、黄鼠狼和猫、犬等兽害骚扰,袭击鸭群。
(十)搞好卫生、消毒、防疫:每天要及时清除鸭粪,勤晒勤换垫草,保持舍内外清洁卫生干燥。每天鸭子一出舍,就应打开所有窗户通风换气,及时将鸭舍内的氨气等有害气体排出。每周将圈舍、食槽、用具等消毒一次。做好防疫灭病工作,适时注射鸭瘟、鸭霍乱疫苗。平时可用磺胺类药物拌料预防,以保证蛋鸭健康强壮,正常产蛋。
十二、家鹅
鹅舍破损的农户,要就地修复加固栏舍;压垮损失严重不易修复的,则新建简易鹅舍,鹅舍要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保暖性能好,并注意清洁卫生。
及时采取保温措施,加强鹅舍保暖。各农户可因地制宜采用加铺垫草,采用远红外灯、煤炉等供暖。早春气温较低,雏鹅要加温保暖:一般头7天育雏器内温度为30~32度,以后每周下降2.5度,雏鹅生长至8周龄时,羽毛已生长良好,可以在18度或更低的温度下生长,但也要预防天气突变。掌握温度的原则是:小群略高,大群略低;弱雏略高,强雏略低;夜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应为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再加入福尔马林溶液,密闭门窗7小时以上便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气味;也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于鹅栏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
防治小鹅瘟主要依靠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在母鹅产蛋前用小鹅瘟疫苗接种母鹅,可使其孵出的小鹅获得免疫。预防流行性感冒,可用蒜泥加糖水灌服小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