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8月01日

 

第二节:生产防火
1.工艺生产装置内的设备、储罐、建筑物、构筑物宜按生产流程集中合理布置。
2.工艺生产装置区域内的设备宜布置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筑物内,明火设备应集中布置在区域内的边缘部位,放在散发可燃气体设备建筑物的上风向或侧风向。
3.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设备、建筑物宜布置在装置区边缘。
4.在同一座厂房内有不同生产类别,应用不开孔洞的防火墙隔开。
5.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应布置在操作地点的下风侧。
6.全厂性火炬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距火炬筒30m范围内严禁可燃物放空。
7.放空管一般设在设备或容器顶部,高于有人操作的最高设备2m以上。

第三节:储运防火
1.储罐按设计内压分类:常压储罐(原油、柴油、汽油、润滑油6kpa)、低压储罐(103.4kpa)、压力储罐(>103.4kpa) 必考69
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应设置在城市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设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m的不燃烧体实体防护墙。必考70
3.储罐安装的所有电气设备和仪器仪表必须符合相应的防爆等级和类别。钢制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间距不大于30m,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4.输送原油或成品油宜采用钢制管道,管道设计流速不应大于4.5m/s,液化石油气液态安全流速不应大于3.0m/s。
5.液体输送时,应防止静电危险,加强对输送系统的管道阀门、法兰连接处的安全管理。输送有爆炸性或燃烧性物料时,要采用氮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代替空气;输送固体的机械传动或转动部位,要保持正常润滑,防止摩擦过热;输送可燃气体管道应保持正压状态。

第三章:地铁防火
第二节:地铁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1.地下车站的车站站台和站厅乘客疏散区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地上车站设备管理区和公共区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公共区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大于5000m2.
2.地上车站的设备管理区与公共区划分不同的防火分区。公共区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m2,设备管理区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建筑高度小于24m的,不大于2500m2. 必考71
3.重要设备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h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4.室内地面至顶棚的高度小于等于6m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750m2.站台至站厅的楼梯等开口四周的临空部位应设置挡烟垂壁。
5.挡烟垂壁下缘至楼面、踏步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3m。
6.车站每个站厅公共区应设置不少于2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且相互间净距不小于10m。
7.疏散距离不超过50m。长度大于60m的主变电所设置3个安全出口;必考
7.自动扶梯起终点侧面及人行楼梯踏步立面宜加设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光电源型。
8.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按火灾报警一级保护对象设计。
9.区间隧道排烟系统宜采用纵向通风控制系统,通风气流流速大于2m/s,不大于11m/s。

第四章: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隧道按长度分类:特长隧道(>3000m)、长隧道(1000—3000)、中长隧道(500—1000)、短隧道(≤500)。
2.隧道的常用施工方法:盾构法、沉管法、明挖法、钻爆法。
3.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隧道分开。
4.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通道的间距一般取100m。
5.隧道内灭火器设置按中危险级考虑,应选择水基型、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6、隧道入口100-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隧道封闭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车行隧道一般每隔50m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7.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紧急电话,一般每隔100m设置1台。
8.隧道内排烟模式:纵向排烟、横向排烟、重点排烟。
9.长度大于1000m的交通隧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并保证照明中断时间不超过0.3S。

第五章:加油加气站防火
1.汽车加油站按站中汽油、柴油存储量罐的容积规模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150<V≤210. 单罐V≤50);二级(90<V≤150,单罐V≤50);三级(V≤90)
2.加油加气站平面布局: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站内停车位应为平坡,道路坡度不大于8%,且坡向站外;停车位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单车道4m;双车道6m
3.在城市建成区本不应设置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
3.加油站加气站的站房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顶棚承重构件0.25h;
4.罩棚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其有效高度不小于4.5m,罩棚边缘水平距离不小于2m。
5.加油站地上罐应集中单排布置,地上罐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m的防火堤,防火堤至罐壁的净距不小于2m。
6.总容积超过50m3或单罐容积超过20m3的地上储罐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
7.油罐、储罐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少于2处。储罐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电气系统不大于4Ω,管道的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

第六章:发电厂防火
1.发电厂分类: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
2.主厂房是火力发电厂的核心;主厂房、室外配电装置、点火油罐、乙炔站、制氢站、储煤场、消防水泵房、材料库为重点防火区域。
3.火力发电厂火灾危险性为丁类,厂房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为二级,耐火极限不低于0.75h。
4.点火油罐区为一个火灾报警区域,且探测器及相关连接件应为防爆型。
5.集中控制楼内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电气继电器室宜采用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宜设100%的备用。
6.单罐容量大于200m3的油罐应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单罐小于200m3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必考72
7.单机容量为25MW以上的火力发电厂应按一级负荷供电。

第七章:飞机库防火
1.I类飞机库防火分区面积5001—30000m2;II类飞机库3001—5000m2;III类飞机库小于等于3000m2;必考73
2.危险品库房、装有油浸电力变压器的变电所不应设置在飞机库内与飞机库贴邻建造;
3.两座相邻飞机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4.飞机库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6m,消防车道外边缘距飞机库外墙不小于5m。消防车道上空4.5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5.I类飞机库、飞机库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为一级。II类和III类飞机库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6.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有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其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75m。
7.I类、II类飞机库的消防电源负荷等级应为一级;III类飞机库的消防电源负荷等级为二级。
8.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电源插座距地面安装高度不应大于1m。
9.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疏散用应急照明的地面照度不应低于1.0lx。当应急照明采用蓄电池做电源时,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min。
10.I类飞机库停放区和维修区内灭火系统设置:在飞机库内设闭式自动灭火系统用于灭火降温保护屋架,飞机库内较低位置设置远程消防泡沫炮等低倍数泡沫自动灭火系统和泡沫枪用于扑灭飞机库地面油火。
11.III类飞机库停放区和维修区设置泡沫枪为主要灭火设施。
12.I类、II类、III类飞机库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屋面承重构件区宜选用感温探测器,在地上空间宜选用火焰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

第八章:汽车库、修车库防火
1.汽车库停车数量和总面积分类:必考74
I类汽车库 停车数量>300 建筑面积>10000m2
II类汽车库 300≥停车数量>150 10000m2≥建筑面积>5000m2
III类汽车库 150≥停车数量>50 5000m2≥建筑面积>2000m2
IV类汽车库 停车数量≤50 建筑面积≤2000m2
2.停车库按车位数和建筑面积分类:
I类修车库 停车数量>15 建筑面积>3000m2
II类修车库 15≥停车数量>5 3000m2≥建筑面积>1000m2
III类修车库 5≥停车数量>2 1000m2≥建筑面积>500m2
IV类修车库 停车数量≤2 建筑面积≤500m2
3.汽车库、修车库不应布置在易燃、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生产装置区和储存区内。汽车库不应与甲乙类厂房仓库贴邻或组合建筑。
4.I类修车库应单独建造,II类、III类、IV类修车库可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首层或与其贴邻,但不得与甲乙类厂房仓库,明火作业车间,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合建或贴邻。
5.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必考75
耐火等级 单层汽车库 多层汽车库 地下汽车库或高层汽车库
一、二级 3000m2 2500m2 2000m2
三、四级 1000m2 不允许 不允许
6.修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2.
7.IV类汽车库和III类、IV类修车库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其余的至少2个安全出口。
8.汽车库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45m,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间距不应大于60m。
9.耐火等级一、二级的IV类修车库和停放车辆不大于5辆的场所不用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10.需要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情况:I、II、III类地上汽车库,停车数量大于10辆的地下汽车库,机械式汽车库,采用汽车专业升降机作汽车疏散出口的汽车库。必考76
11.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I类汽车库、修车库。II类地下、半地下汽车库、修车库,II类高层汽车库、修车库,机械汽车库,采用汽车专业升降机作汽车疏散出口的汽车库。
12.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m2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都要设置排烟系统。每个排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m2.
13.除机械式汽车库(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汽车库和修车库均应配置灭火器。
14.汽车疏散出口可设置为1个的情况:A IV类汽车库库;B II、III、 IV类修车库;C设置双车道汽车疏散出口的III类地上汽车库;D设置双车道汽车疏散出口、停车数量小于等于100辆且面积小于4000m2的地下、半地下汽车库;

第九章:洁净厂房防火
1.洁净厂房按洁净室的气流流型分类:单向流洁净室、非单向流洁净室、混合流洁净室。
2.洁净厂房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顶棚和壁板不得采用有机复合材料;顶棚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4h,疏散走道顶棚的耐火时间不低于1h。
3.单层厂房防火分区不大于3000m2,多层厂房不大于 2500m2.
4.在一个防火分区内,洁净生产与非洁净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隔墙,当在隔墙上设置观察窗时,耐火极限不低于0.9h。
5.洁净厂房每一生产层、每一防火分区或每一洁净区安全出口数量均不少于2个。
6.专用消防口宽度不小于750mm,高度不小于1800mm。在专用消防扑救口应设置红色应急照明灯。必考77
7.洁净室生产区及上下技术夹层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洁净厂房室外消火栓用水量≮15L/S。
8.洁净厂房内首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宜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9.硅烷储间、分配间应设置红外线—紫外线火焰探测器;洁净生产区、走道、技术夹层应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和声光报警器。
10.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洁净室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地下洁净室要设置排烟设施。洁净厂房内一般设置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宜选用干粉、泡沫灭火剂。

第十章:信息厂房防火
1.电子信息厂房分为A(国家级、重大损失)、B(较大损失)、C三级。必考
2.信息机房与其他性质用房设置在同一幢建筑内时,宜设在多层或高层建筑内的第二、三层。
3.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A、B级电子信息机房位于其他建筑物内时,其主机房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分开,隔墙上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4.面积大于100m2的主机房,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m。
5.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材料均应为不燃或难燃材料;地板应采用抗静电铝合金活动地板。
6.新建机房如采用下送风方式,机房活动地板距离地面净高不小于400mm。
7.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采用单点接地并宜采用等电位措施。
8.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主机房应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必考78
9.控制系统应具有三路供电:消防电源主、备用供电和蓄电池供电,当切断消防电源时,控制蓄电池可保证24h供电。

第十一章:古建筑防火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2.建在森林、郊野的古建筑周围应开辟宽度30—50m的防火隔离带。
3.重要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的古建筑内,宜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寒冷地区需防冻或需防止误喷的古建筑宜选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古建筑内严禁使用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不准使用荧光灯或大于60W的白炽灯。

第十二章:人民防空工程防火
1.人防工程不得使用和储存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大于0.75可燃气体和闪点<60液体燃料;
2.水泵房、污水泵房、水池、厕所、盥洗间等无可燃物房间,其面积可不计入防护分区面积。
3.人防工程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设备间面积不大于1000m2;
4.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一个厅室的面积不大于200m2,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隔墙上设置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人防工程中允许使用的可燃气体和丙类液体管道严禁穿越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
6.人防工程中设置防或分隔部位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宽度不应大于10m;宽度大于30m时,宽度不大于防火分隔部位宽度1/3,且不大于20m。防火卷帘耐火极限不低于3h。
7.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大于15m。医院24m,旅馆30m,其他工程40m,袋形走道距离减半。
8.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人防工程、电影院、礼堂、消防电梯前室和避难走道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9.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场所:A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丙类库房和其他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人防工程;B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C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或展览厅;D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和装机总容量大于300KW柴油发电机房。
10.消防疏散应急照明和消防备用照明可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30min。地面的最低照度不低于5lx。沿地面设置的灯光型疏散方向标志间距不宜大于3m,蓄光型间距不予大于2m.
11.设置防排烟系统的场所:A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人防工程;B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C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D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E中庭。必考79

第五篇 消防安全评估
第一章:概述
1.风险管理过程包括: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监督和检查、沟通和记录(贯穿于风险管理全过程)。必考80
2.风险火灾评估概念:对目标对象可能面临的火灾危险、被保护对象的脆弱性、控制风险措施的有效性、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及上述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消防安全性能进行评估的过程。
3.风险评估按指标处理方式分为:定性评估(安全检查表)、半定量评估、定量评估。
4.火灾风险评估的流程:前期准备——火灾危险源识别——定性定量评估——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评估——确定对策、措施及建议——确定评论结论——编制火灾风险评估报告
5.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评估三个方面:消防管理制度、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消防演练计划评估。
6.风险管理的原则:控制损失创造价值;融入组织管理过程;支持决策过程;应用系统的、结构化方法;以信息为基础;环境依赖;广泛参与充分沟通;持续改进;

第二章:火灾风险识别
1.火灾中第一类危险源:可燃物、火灾烟气及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成分。
2.火灾中的第二危险源: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广播及疏散设施。必考81
3.火灾发生发展的四个过程:火灾发生、火灾发生初期、火灾发生中期、火灾发生后期。
建筑防灭火四个主要环节:火灾预防(首要)、火灾报警、人员疏散、灭火救援;
4.消防工作的主要对象围绕的五个要素进行控制:可燃物、助燃剂、火源、时间、空间。对于存在生产生活用燃烧的场所,将燃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的对象时时间和空间。
5.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热辐射;热对流;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建筑物内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种类;风速;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建筑内消防设施水平;灭火时间的影响。
6.安全疏散人员状况表现为:人员荷载、人员素质、人员熟知度和人员体质。
7.消防工作基本制度:防火安全责任制;需要定期对消防中介服务组织进行抽查测试考核;
8.消防力量包括:消防站、消防队员、消防装备、到场时间、预案完善、后勤保障。

第三章: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1.安全检查表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以表格为形式,提出问题清单。
2.安全检查表的形式:提问式和对照式。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
3.安全检查表的实施:确定系统——找出危险点——确定项目与内容,编制成表——检查应用——整改——反馈。
4.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评估对象运营之前,特别时在设计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火灾风险类别、出现条件后果进行概略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火灾危险性。
5.危险等级分级:I级(安全的);II级(临界的);III级(危险的);IV级(破坏性的)。
6.危险性控制的四种措施:A能量限制(火药和爆炸物的生产应远离居民区);B防止能量散逸(增设防护罩、排尘装置);C减低损害和程度的措施;D防止人为失误;
7.事件树分析法: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有初始事件开始推论可能的后果,从而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在事件发生的顺序上,存在着因果的逻辑关系。
8.事件树的编制程序:确定初始事件——判定安全功能——绘制事件树——简化事件树。
9.事故树采用的符号分类:事件符号、逻辑门符号和转移符号。
10.最小割集:引起顶事件发生必要充分条件;最小径集:引起顶事件不发生充分必要条件。
11.火灾风险评估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区别:A火灾风险评估从宏观上获得建筑防火安全水平,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从微观上为建筑防火设计提供解决方案;B火灾风险评估时对建筑消防现状的评价,性能化设计时在建筑设计阶段完善消防设计方案;C火灾风险评估的对象时消防安全的状态,性能化设计既可以提供消防设计方案,也可以完成对方案防火性能的评估。
12.火灾风险评估的试验方法:实体试验、热烟试验、相似试验。必考82

第四章: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
第一节:概述
1.性能化防火设计:根据建设工程的使用功能和消防安全要求,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采用先进适用的计算分析工具和方法,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提供设计参数、方案,或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完成相关技术文件的过程。
2.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一般程序:A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B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C进行性能化试设计或评估验证;D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消防安全目标;E提交审查与批准。
3.描述火灾增长模型:温度描述和热释放速率描述;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与评估时,主要依据火灾的热释放速率模型。

第二节:火灾场景设计
1.火灾场景要定义引燃、火灾增长阶段、完全发展阶段、衰退阶段以及影响火灾发展过程的各种消防措施和环境条件。火灾场景的确定应根据最不利原则确定。必考83
2.计算烟气温度、浓度、烟气毒性、能见度时,宜选用热释放速率描述火灾模型;进行构件耐火分析时,宜采用温度描述的火灾模型。
3.确定建筑物初期火灾增长模型:试验火灾模型、t2火灾模型、MRFC火灾模型、按叠加原理确定火灾增长模型。
4.火灾荷载密度用室内单位地板面积的燃烧值表示。
5.t2模型根据火灾发展系数,火灾发展阶段分为极快、快速、中速、慢速四种类型。
6.MRFC模型是火灾与烟气在建筑内蔓延的多室区域的模拟软件。
第三节:烟气流动与控制
1.烟气流动的驱动作用:烟囱效应、浮力作用、气体热膨胀作用、外部风力作用、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必考84
2.火羽流:火源上方的火焰及燃烧生成的烟气;火羽流中心线上的速度在平均火焰高度以下趋于最大值,然后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3.顶棚射流是一种半无限的重力分层流。顶棚射流内的最大温度和速度在顶棚以下顶棚高度的1%处。
4.窗口羽流:从墙壁上的开口流出而进入其他开放空间中的烟流。
5.建筑火灾计算机模型分类:随机性模型和确定性模型;确定性模型分为:经验模型、区域模型、场模型和场区混合模型。
6.经验模型以试验测定的数据和经验为基础;区域模型把研究的受限空间划分不同区域,并假设每个区域内的状态参数时均匀一致的;场模型利用计算机求解火灾过程中各参数的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的物理模拟,形式可为三维。

第四节:
1.影响人员疏散的人员内在因素:人员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现场状态因素、人员社会关系。
2.人员疏散分析的性能判定标准:可用疏散时间大于必需疏散时间。
3.人员疏散时间=火灾探测时间+疏散预动作时间+安全系数(1.5—2)*疏散行动时间。
4.疏散行动时间包括行走时间和通过时间。两者取大值。人员疏散行动时间按数学模拟计算有:水利疏散模型和人员行为模型。

第五节:建筑结构耐火性能分析 必考85
1.影响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因素:结构类型、荷载比、火灾规模、结构及构件温度场。
2.荷载比时结构所承担的荷载与其极限荷载的比值,荷载比越大,构件的耐火极限越小。
3.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A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屈服;B受弯构件产生足够的塑性铰而成为可变机构;C构件整体丧失稳定;D构件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