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使用管理
(1)保温
化工压力容器多数属于需要保温的容器,在新安装以后,各厂家均能按照图纸要求对其进行保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温层破裂或检测后撕开的保温层却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有的甚至多少年置之不理,每当下雨或现场雨水、介质渗入破裂的保温层缝隙后,在设备的某个区域而造成死角,使该部分壳体外壁腐蚀,而这样的局部腐蚀由于其隐藏在保温层内而无法及时发现,造成不必要的设备隐患。2002年,我们在对合成一贮罐检查时,拆除保温层后,发现内封头部分由于长期积水,表面腐蚀十分严重,最严重的地方其厚度减薄量达3毫米,这台设备如不及时发现将会因为局部腐蚀而报废。
(2)检修
压力容器在日常生产中,经常需进行各种检修,如:换热器列管的疏通、清洗、塔内填料的充装等,往往要拆开封头、法兰、更换其密封垫,部分钳工由于责任心不强或贪图速度,在清理密封面时,使用工具不当造成密封面损伤。如合成大铜塔下盖密封面在98年大修开车后发现泄露,拆开后发现密封面上有两道明显的贯通划痕,二次停车处理,由于塔体大,无法加工,后自制专用研磨工具,现场研磨整个密封面,直到划痕消失。
(3)维护
由于生产经营的调节或其它原因,有些系统需暂停或停车检修,一般系统停车检修时,出于检修安全需要,对系统均能进行认真置换、清洗,保证系统介质排放清理干净,也便于检修动火安全。而暂停不用的系统往往疏于管理,处理过程中不彻底,造成介质滞留死角,长期放置后,这些腐蚀性质对容器造成严重损坏,甚至报废。如净化系统脱碳、脱硫岗位,在99年停车后,一直未启用,2004年当重新启用恢复时,所有的碳钢换热器经试漏因列管腐蚀全部报废,管道大部分下半部分明显减薄,所有与腐蚀介质相接的伐门均严重锈蚀,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停车时未进行系统置换,造成的损失令人痛心。
(4)防腐
压力容器防腐有两种目的,其一是进行介质区分,刷上不同的表面颜色,使人一目了然;其二是保护外壳体,防止环境的腐蚀,经常常见的作法是表面除锈,刷底漆即防腐漆二遍,面漆二遍,而刷什么性质的漆不太引起重视,往往使防腐层很快脱落,以我厂球罐为例,多年以来,常规办法是表面打磨完后,刷防锈漆二遍即环氧树脂漆、面漆二遍即可,由于不耐老化,面漆一般一年后就开始脱落。近年来,根据现代防腐技术发展,结合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我们选择耐温差、耐老化、适合北方气候的氯化磺面漆,其防腐效果大为好转,使用2年仍完好无损。
五、合理使用
由于企业生产需要,往往对一些闲置或报废的压力容器改做其它压力容器,这其中涉及到压力容器的合理使用。一台压力容器按一定的工艺条件设计制造而成,且已使用,现改作另一种工艺条件下使用时,不仅仅只看压力是否合适,而对该容器全面检验完后按新工艺条件下的工艺参数,从压力、温度、介质、材质、结构等按照设计规范对其主要受压元件按检验实际数据逐一进行强度计算,完全满足新工艺条件方可使用。必要时还做材质分析,尤其注意的是由于工艺条件的改变,有些容器还要做一定的结构上的改造,在改造时必须由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实施改造,并经劳动局验收合格,方可使用。目前,各企业存在问题是,往往是大修过程中进行改造,且在现场完成,对质量要求或把关不严,甚至认为只是改一下而已,不必小题大做。2003年大修改造设备时,由于一接管需改变位置,在现场对塔体重新开孔,由于施工队伍没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在焊接接管时,一是焊条选择错误,二是补强板选材错误,三是焊接坡口质量差,间隙过大,造成开车后即发生泄漏,后经停车处理,二次返修才保证了质量。这些错误的作法,从理论上讲很容易避免,而从实际操作过程中来讲,由于并非人人对压力容器有足够的认识了解,加之低压设备容易使人忽视,往往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对在原工艺条件下已报废而降压至另一工艺条件下使用的容器同样进行以上工序,并按规定进行备案,详细记录,要做到既满足生产的使用,为企业节约资金,又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