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平面交叉路口的事故特性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1月17日


  
  3.平面交叉路口交通改善措施
  在了解影响平面交叉路口事故的因素的后,紧接着交通工程师针对不同的改善理念,以交通工程的措施,针对造成危险的因素加以改善,以期达到降低事故发生与危险程度的功效。
  汤儒彦曾将事故地点大致分为平面交叉路口、直线路段、弯道、夜间事故等四类,强调改善理念与措施重于设施项目与细节的观念,探讨工程设计应配合驾驶人的期望与习惯,并提出导引、突显、警告、阻滞、管制、禁制、防护及清除视线障碍等八项具体改善理念与措施,进行交通工程设施的设置与设计,以谋求事故的防止与减轻,请参见表1。其所提出的交通工程改善方法说明如下:
  1).导引:导引驾驶人采取安全通过的行进方式或方向,以避开危险。包括诱导标、辅助标志、指示标志、路面标记与渠化线等设置,均可应用于此类方法,其着重在诱导或因势利导驾驶人的驾驶期望,易为驾驶人接受,并可建立驾驶人对道路设施的信心,与驾驶人间的互动最佳、效果最好,在预防事故的工程改善上最值得采用。
  2).突显:对于道路的潜在危险处以图形、文字、符号、光线等方式显示其所在,以提醒驾驶人避开。如近障碍物体线、照明、反光纸等均属此类措施的应用。然其设置必须考虑道路背景环境,通常只要突显的方式与背景环境的差异够大,对道路安全的提升均会有相当的效果。
  3).警告:对于驾驶人预期以外的状况,以标志、标线、交通标志标线的方式,告知驾驶人危险因子所在。如闪光交通标志标线、岔路、弯道标志、告示牌等均属于此。惟此种设计措施仍须仰赖驾驶人自己的警觉,才可避开危险,因此层次上较消极。
  4).阻滞:对于驾驶人违反原工程设计期望的驾驶行为,或可能引致危险产生的不当行车方式,以防碍、迟滞等方式,使驾驶人降低该行为出现的意愿,藉以提高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常见的改善措施包括减速标线、路面标记(含车道屏等)。
  5).管制:对因道路路权使用不明确的地点,以管制方式分派使用权力,确保彼此安全,最典型的措施莫过于平面交叉路口行车管制交通标志标线,其它如”让路”、”停车再开”等,亦可用作此类应用。
  6).禁制:对原工程设计期望与驾驶者驾驶期望落差很大时,以强制措施改变驾驶人的行为,使符合安全要求。如限速、单行道等均是,惟此种作法可能强烈扺触驾驶期望,导致驾驶人遵守意愿不高,效果有限,因此,实施时常需配合执法取缔工作的落实,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7).防护:对危险所在不明的地点,或对可能威胁驾驶者安全的外在因素,以特定设施保护车辆,或以阻挡隐蔽方式隔绝危及正常驾驶的外的因素,使免于造成重大的伤亡发生。典型的措施如护栏、防眩版、隧道平面交叉路口的遮光设施等。
  8).清除视线障碍:对于有碍视线的障碍物予以清除,消灭视线死角或提供驾驶人充分视距,使清晰辨识路况。常见措施如清除平面交叉路口广告物或电线杆与迁移摊贩等。
  除此以外,另针对事故的人为过失、车辆机械、道路设计与气候环境等四大主要因素,而机械与气候因素非交通工程人员所可掌控,指出道路与人为因素中,确有不少可藉交通工程的措施予以避免或改善。事故地点的改善,首先应分析事故成因,而工程的改善则对应其原因加以分析,再进行规划与设计。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