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着力解决煤矿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煤炭企业是高危行业,进行煤炭开采的技术管理人员既要懂得工程技术,又要具备治理各种隐患的能力,有别于其他行业。这就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从事这个行业。煤矿生产的安全状况与这样一批人才的数量、质量、管理水平息息相关。但根据抽样调查的8家国有重点煤矿的情况看,安全科技人员的密度偏低,特别是生产一线的高层次科技人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科技人员密度仍然很低。2003年美国煤炭行业专科以上安全科技人员密度大约是我国的16倍,硕士及其以上安全科技人员密度大约是我国的54倍。
据有关资料显示,河南省某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998-2002年5年间流失安全科技人员346名,是同期引进的科技人员的12倍,在调离人员中,硕士生15名,本科生193名,专科生107名,占调离人员总数的84%,且35岁以下的人员占一半。贵州某煤炭企业4年间流失179人,是同期引进人员的2~3倍。
其他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也是如此,近几年内接收来矿的大中专毕业生非常少,而且从事井下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大中专毕业生基本上是零。据部分煤炭大型企业的统计,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平均每年的流失率为15%~10%,现仍处于上升趋势。这一安全科技人员“断层”即将成为煤炭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当务之急是设法在较短的时期内提升煤炭行业安全科技人员的密度。
对乡镇煤矿来说,形势更加严峻,通过对山西省晋中乡镇煤矿安全科技人员的调查可知: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仅仅占安全管理人员的0129%,中专学历的占1289%,二者之和不足15%,而且绝大部分是仅仅有初中或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员在管理着安全工作,这部分人员所占比例高达95361%。
由于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偏低,很难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之所以在2001-2002年两个年度中乡镇煤矿死亡人数占我国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建议煤矿企业主体应从引进人才的政策上、机制上,对现有人才的使用、培养、待遇上,采取有力措施。只有解决了后继乏人的问题才能使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