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扑救要点
•遇水生成易燃气体,且放出大量热量;
•绝对禁止使用水、泡沫、酸碱灭火剂
•可用二氧化碳、干砂土、干粉等灭火剂;
•锂、钠、钾、铷、铯、锶等火灾禁用二氧化碳。
• ①首先了解品名、数量;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燃烧范围及火势蔓延途径等。
• ②少于50g时,可以用大量水或泡沫扑救。
•刚一接触的瞬间,可能会使火势增大;
•如果周围有怕湿的物品或瞬间强火势有可能引燃建筑物,就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
•③数量较多且未与其他物品混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
•应该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
•只有钾、钠、铝、镁等只能用干粉;
•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该用水泥(最常用)、干砂、干粉、硅藻土及蛙石等覆盖。
•镁粉、铝粉等粉尘,切忌强力喷射灭火剂,以防吹扬爆炸。
•④如遇有较多的遇湿易燃物品与其他物品混存,则应先查明是哪类物品着火,遇湿易燃物品的包装是否损坏。
•如果可以确认遇湿易燃物品尚未着火,包装也未损坏,应立即用大量水或泡沫扑救,扑灭火势后立即组织力量将遇湿易燃物品疏散到安全地点。
•如果确认遇湿易燃物品已经着火或包装已经损坏,则应禁止用水或湿性灭火剂扑救,若是液体应该用干粉等灭火剂扑救;若是固体应该用水泥、干沙扑救;如遇钾、钠、铝、镁等轻金属火灾,最好用石墨粉、氯化钠以及专用的轻金属灭火剂扑救。
•⑤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邻的较多遇湿易燃物品,应考虑其防护问题。可先用油布、塑料布或其他防水布将其遮盖,然后在上面盖上棉被并淋水;也可以考虑筑防水堤等措施。
•由于这类物品性质特殊,使用和保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物理化学特性,发生火灾或其他事故时,能够及时将品名、数量、特性等内容告诉救灾人员。
2.5易燃固体火灾扑救
•易燃固体火灾一般都能用水、砂土、石棉毯、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材扑救;
•磷的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和硫磺等易燃固体着火燃烧时产生有毒和刺激气体,扑救时人要站在上风向,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以防中毒。
•2,4一二甲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能够升华的易燃固体,受热会放出易燃蒸气,能在上层空间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在室内,容易发生爆燃。因此在扑救此类物品火灾时,应注意,不能以为明火扑灭即完成灭火工作,而要在扑救过程中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用水浇灭燃烧区域及周围的所有火源。
2.6 自燃物品火灾的扑救
•三乙基铝和铝铁溶剂等不能用水扑救;
•一般可用大量的水进行灭火,也可用砂土、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剂灭火。
•物料储罐在长期使用时,含有的硫化物(硫化氢和有机硫)与设备的接触腐蚀,形成硫化铁。
•干燥的硫化铁在常温空气中自行发热燃烧,发生火灾,用干粉将火扑灭。
2.7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火灾的扑救要点
• ①首先要迅速查明着火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品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和泡沫扑救等情况。
• ②能用水和泡沫扑救时,应尽力切断火势蔓延途径,孤立火区,限制燃烧范围;同时积极抢救受伤及受困人员。
•③不能用水、泡沫和二氧化碳扑救时,应该用干粉扑救,或用水泥、干沙覆盖,这是因为过氧化物遇水反应能放出氧,加速燃烧。用水泥、干沙覆盖时,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特别是下风方向或火势主要蔓延方向覆盖起。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逼近。
•④不溶于水的液体有机氧化剂一般比重小于1(比水轻),如用水扑救时,会浮在水上面流淌,如果周围存在易被氧化起火的物质,将可能扩大火灾。
2.8 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扑救要点
①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配戴防护面具。一般情况下穿着全身防护服即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应穿着专用防护服。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最好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面具。
②限制燃烧范围,积极抢救受伤及受困人员。
③凭借式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毒害品和腐蚀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配制相应的中和剂进行中和。
④遇毒害品和腐蚀品容器设备或管道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楼措施。
⑤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要特别注意防护。扑救有浓硫酸的火灾时,如果浓硫酸数量不多,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数量很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灭火,然后迅速将浓硫酸与着火物品分开。
⑥一般毒害物品着火时,可用水及其它灭火剂扑救,但毒害物品中的氰化物、硒化物、磷化物着火时,就不能用酸碱灭火剂扑救,只能用雾状水或二氧化碳等灭火,因为这些物质遇酸后生成剧毒气体,如氰化氢。
2.9 放射性物品火灾的扑救要点
①首先要派人测试火场范围和辐射(剂)量,测试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
对辐射(剂)量超过0.0387C/kg的区域,应设置“危及生命、禁止进人”的警告标志牌;对辐射(剂)量低于0.0387C/kg的区域,应设置“辐射危险、请勿接近”的警告标志牌。在扑救过程中,测试人员还应进行不间断的巡回监测。
②对辐射(剂)量超过0.0387C/kg的区域,灭火人员不能深人辐射区域实施扑救;对辐射(剂)量低于0.0387C/kg的区域,可快速用水或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扑救,并积极抢救受伤及受困人员。
③对燃烧现场包装没有破坏的放射性物品,可在水枪掩护下设法疏散;无法疏散时,应就地冷却保护,防止扩大破损程度,增加辐射(剂)量。
④对已破损的容器切忌搬动或用水流冲击,以防止放射性沾染范围扩大。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及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
第十一节 爆炸阻隔
•爆炸阻隔,又称为隔爆,它是利用隔爆装置对设备设施内发生的燃烧或爆炸火焰实施阻隔,避免其通过管道在设备之间蔓延的技术措施。
•按照作用原理,隔爆技术措施分为机械隔爆和化学隔爆两种类型。
•隔爆装置主要有工业阻火器、主动式隔爆装置和被动式隔爆装置等几种类型。
•工业阻火器又分为机械阻火器、液封阻火器和料封阻火器等类型,主要用于阻隔燃烧或爆炸初期火焰蔓延;
•主动式隔爆装置通过传感器探测到的爆炸信号实施致动;
•被动式隔爆装置则依靠爆炸波本身来引发致动。
1、 机械阻火器
•允许气体通过,但火焰不能通过。
•机械阻火器有大量的细小通道或孔隙。
•热理论的解释如下:
当火焰进入这些细小通道后就会形成许多细小火焰流,由于通道或孔隙传热面积相对增大,火焰通过道壁时加速了热交换,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燃点)以下而使火焰熄灭。
•连锁反应理论的解释为:
燃烧是由自由基来传递的,在通道细小时,自由基与通道壁碰撞几率增大,碰撞的自由基失去能量而复合成分子,只要通道尺寸小于火焰最大熄灭直径,火焰就熄灭,机械阻火器的这种器壁效应就为阻止火焰继续传播创造了条件。
机械阻火器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所:
① 输送易燃或可燃气体管道;
② 储存石油及石油产品油罐;
③ 爆炸危险系统通风管口;
④ 加热炉中可燃气体网管;
⑤ 油气回收系统及内燃机排气系统等。
D0=1.54d0
式中 d0——熄灭间隙,mm;
Emin——最小点火能,mJ;
D0——熄灭直径,mm。
•熄灭直径D0是易燃气体的特性参数,直接与气体的最小点火能Emin有关,由于不同气体的最小点火能Emin不同,所以不同气体的熄灭直径D0也不相同。
常态下气体燃烧速率及熄火直径数据
储罐阻火器
储罐阻火器
(1)金属网型阻火器
(2)波纹型阻火器
(3)泡沫金属型阻火器
•泡沫金属型阻火器的阻火层由多种泡沫金属组分制成,其中以镍、铬合金为主要成分,铬质量分数约占15%~40%,内部结构与多孔泡沫塑料类似。阻火层材质密度一般不小于0.5 g/cm3,具有阻爆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和置换等优点。
(4)平行板型阻火器
•平行板型阻火器的阻火层由不锈钢薄板垂直或平行排列而成,板间隙在0.3~0.7mm左右,以形成大量细小孔道,有利于承受较猛烈的爆炸作用,易于制造和清扫,但流阻较大,且较重。多用于煤矿和内燃机的排气系统。
(5)多孔板型阻火器
•多孔板型阻火器的阻火层由不锈钢薄板水平方向重叠而成,利用板上细小缝隙或孔眼形成大量规则通道。
•板间隙一般在0.6mm左右,以形成固定间距。
•这种阻火器较金属网型阻火器流阻更小,但不能承受猛烈的爆炸作用。
(6)充填型阻火器
1一壳体;2一金属球填充层;3一带水封的烁石填充层
(7)复合型阻火器
(8)星型旋转阀阻火器